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8 22:51:41   浏览次数:0

图片

01 摘要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 年间160 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等10 种,初步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作用机理、破坏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泥石流灾害成因分为沟谷演化型、坡地液化型、滑坡坝溃决型、工程弃碴溃决型、尾矿坝溃决型、冰湖坝溃决型和堆积体滑塌侵蚀型等7 种,描述了每类的引发因素、启动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这个分类方案拟为重大地质灾害成因的快速研判和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
02 问题的提出
国内关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几何形态、规模、厚度、运动方式、成分、结构和地质成因及危害大小等方面的分类已有多种,国际上也有比较通行的斜坡运动方式和速度分类,但主要局限于按自然属性描述问题,而很少从社会属性或灾害属性方面予以界定问题的性质。由于地质灾害成因类型描述的不规范抑或存在随意性,造成某次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后因不能明确及时地回应社会舆论的关切而备受责难或抨击。因为,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认知不仅属于科学范畴,而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事实上,“地质灾害”一词提出时就考虑了其关联的的地质技术、相关立法和社会保险需求等就是这个原因。
本文所指的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成生原因或简称“成因”是基于引发因素考虑问题的,主要是指对引发因素相对宏观的定性的描述界定( 刘传正,2013)。地质灾害事件是多因素促成的,但一般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激发条件。引发因素体现为地质块体运动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三者综合作用的反映。经过研判,确认某次地质灾害的引发因素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或多种因素耦合的。如果可能,还可以给出促使地质体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急剧变化的各类因素组合及其作用大小的定性研判。

03 崩塌滑坡灾害成因类型

崩塌与滑坡一般都属于斜坡岩土体失稳问题,成因上往往相互关联,可以作为一类问题考虑。基于主导因素优先的原则,崩塌滑坡灾害成因类型划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等10 种。前4 种以自然作用成因为主,后6 种以工程活动作用为主,具体到某种类型的滑坡案例则多种因素并存。表2 列出了每种灾害类型的作用机理、破坏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泥石流是松散岩土与水混合形成的一种特殊流体,常见的是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中国的泥石流灾害可初步划分为沟谷演化型、坡地液化型、滑坡坝溃决型、工程弃碴溃决型、尾矿坝溃决型、冰湖坝溃决型和堆积体滑塌侵蚀型等7 种类型。表3 列出了7 种泥石流灾害类型的引发因素、启动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

图片

05 结语

(1)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类是从个性归纳出共性,以共性概化作为指导,个性挖掘提高认识深度,从而确立地质灾害是可认识的,可防治的科学理念。
(2)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尽可能反映地质体变形破坏乃至运动成灾的综合模式,以便基于“原型观测”、“原型试验”和“原型研究”思想,为基本建立“原型设计”和“原型处置”的防治系统提供依据。
(3) 鉴于我国应急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需要,在科学描述基本清楚,分析研判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力图把感性认识、理性思维和基本原理贯穿起来,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体系解决复杂的问题。
具体言之,本文的分类方案可以作为逐步建立10 类崩塌滑坡、7 类泥石流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体系的科学基础,是为防灾减灾公共管理、应急处置甚至社会纠纷调解评判建立公共语言平台的一种“顶层设计”性质的分类。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下一篇:Types of Weather Radars